公司资讯 -> 【影片分享】第三种结局

《调音师》是由奥利维耶·特雷内执导,格雷戈瓦·勒普兰斯-林盖、格莱高利·嘉德波瓦主演的法语惊悚片。该片讲述了假装盲人的钢琴调音师阿德里安目击了一桩谋杀案后发生的故事。




主人公在经历了一次巨大的失败后一蹶不振,他的努力被他自身的胆小怯懦碾碎。但他最终活了过来,用他自己的方式——假扮成盲人,成为了一名钢琴调音师。利用人们对弱者天生的怜悯,从中获得各种好处。他沉浸在这种伪装之中,甚至是知道真相的老板也看不出他的破绽。直到一次偶然的工作,他去顾客家目睹了一起凶杀事件。凶手到底是看出了他的破绽杀死了他,还是他会吸取之前挫败过的教训重新活过来?影片开放式的结尾,留给观众十足的想象和分析空间。

选择怎样的生活方式,生活就会给你怎样的回报

       更多的说法认为,在影片开头,导演就给出了结局:他紧张的程度,开头标题落下时的声音,以及他在失败后对待生活的态度等等这些,影片前后呼应的东西,都让人认为,主人公在经历挫败后,选择是逃避,而不是正视这个问题,他每天在欺骗别人的生活中得以自乐,却不想最终还是只骗过了自己。用主人公第一人称的角度来倒叙整个故事情节,环环相扣,有整个故事来呈现,失败并不可怕,但是你用逃避自我的方式来对待,终究也会失去自我。

只有真正的“身受”后,才会“感同”。

      一本小说、一个故事、再或者一部影片,导演所要表达的东西,肯定会在人物的对话或者是独白中所表现出来。这部影片时长很短,所以它出现的每一帧都会是有它独特的意义所在。片中的每个镜头停留时间都很短,但是主人公在餐厅与老板吃饭交谈的画面却停留了很久。主人公所说的故事,正是表达了作者自己所要说的话。一个人对于另一个的同情或者是悲痛,只有在一个人真正经历了相同的事情之后,才会是真正意义上的感同身受。主人公通过自己的方式,每天都在体验着盲人的生活,他是他会有所暴露,使得他在真正遇见情况时心态会变得不同。就像片头所展现的,他在舞台上失败,这一次是比舞台更可怕的体验,他只有真正意义上的体会什么是可怕之后,才会有新的认识,才会真正否定自己对待生活的方式。

       片头开篇的声响,也可能是关门的声音。我们都看到导演所要展现给我们的画面,都感受到主人公的紧张,可是我们也很容易忽略,凶手也很紧张,她也可能比主人公更紧张,但她确实也很缜密,所以才会有一步步的试探。主人公最后可能活了下来,是真正意义上的活了下来,也与影片之前的“活”前后呼应。导演特意给了邻居几秒的画面,让邻居知道主人公进了凶手的家门,所以凶手也会更加警惕,以她的角度来说,她也不会轻易的杀死他,可能也存着侥幸的心理想,盲人的认证可能更好的为自己脱掉嫌疑。




一百个观众中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这部影片的各种逻辑,各种画面之所以让我们影响深刻,也正是因为,它有多个角度,能让人们看到导演所要展示的东西,也能让人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东西。如果你下次选择观看它,那么你可能看到它的“第三种结局”一个属于你自己的结局。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