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资讯 -> 【周三分享会】

我们所处的世界是人们知觉到的世界,人们的行为是以对现实的知觉为基础的,而不是现实本身为基础。与感觉不同,知觉是个体为了对环境赋予意义而解释感觉、印象的过程。

图为知觉的过程模拟

不同的知觉系统,第一眼获取到的图片信息也不同。


知觉防御

指人们对不利于自己的信息会视而不见或加以歪曲,以达到防御的目的。

当知觉者发现被知觉对象与自己已有的定型模式不相符合时,便会通过抹去被知觉对象中那些与模式不相符的部分,从而对被观察对象加以歪曲。


知觉防御是一种回避欲求的知觉倾向。它既是对社会知觉的歪曲,又是一种有效的心理防护手段。

积极作用就在于能够使人对刺激的冲击加以缓冲,以增加心理承受能力。但要真正解决问题,光靠回避,靠歪曲知觉对象是不行的,而必须客观地修正自己的心理定型模式,使其与外部世界相适应。


知觉的理解性与恒常性

人们的感知受到人们的知识和经验(譬如,记忆、思维、语言)的影响,能够更快的感知。

人们的感知并不随着感知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社会知觉

社会知觉最早是由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当时是指知觉过程受社会因素的制约,后来发展成为: 对社会对象的知觉 。

社会知觉偏差

第一印象、以点概面(晕轮效应)

近因效应、刻板印象、投射效应


社会知觉与归因理论

社会知觉是人们相互认识和了解的过程,是人们对有关他人的信息加以综合和解释,从而形成对他人的知觉。


社会知觉是知觉的一部分,社会知觉是对人的知觉,它不仅仅停留在知觉的表面上,而会深化产生归因问题。正确的归因是了解人,分析人的行为的基础,是组织行为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分享课题的内容就是浅显地了解归因的概念与几点原因。


归因理论

归因是指观察者(知觉者)为了预测和评价被观察者的行为,对环境加以控制和对行为加以激励或控制,而对被观察者的行为过程所进行的因果解释和推论。


韦纳模式

人们对自己成功与失败的归因倾向

-努力:个人反省检讨在工作过程中曾否尽力而为

-能力:根据自己评估个人对该项工作是否胜任

-难度:凭个人经验判定该项任务的困难程度

-机遇:个人自认为此次各种成败是否与运气有关

此外还有身心状态、其他因素(如别人帮助、评分不公等)


基本归因错误

描绘人们在考察某些行为或后果的原因时高估倾向性因素(谴责或赞誉人)、低估情境性因素(谴责或赞誉环境)的双重倾向。


“一见钟情”,是一种第一印象的归因错误

A先生与B小姐第一次见面,A相貌出众,谈吐风趣幽默,B天生丽质,举止优雅。双方的潜意识里都会认为对方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互表爱慕。在一起后才发现对方有很多无法容忍的缺点。本质上并不是第一印象中的那个人。


有的人被坏天气破坏心情,有的人总是遇到垃圾人,有的人能够自我掌控情绪,完全是因为不同的心智模式,根源在于知觉与归因系统,学习建立健全的知觉与归因能够让我们获得更多幸福感。


以上内容来自周三主题分享会。

谢谢你看到这里。





回到顶部